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2023年中国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中国空间站进入建造阶段后,迎来高密度发射任务,远望号的身影更是出现在多个航天发射任务中。
组建40多年来,远望号测量船队已圆满完成200多次海上测控任务,与陆上、天上测控网络共同组成一张守护航天器的密网,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远望5号船副船长王晓明就是织密海上测控网的人。
(资料图片)
航天测控通信就像放风筝的线
是航天器的“生命线”
农历兔年春节前,长江畔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响起了远望5号船返航靠泊的汽笛声,船员们迎来一个难得的团圆年。
2022年一整年,远望5号船在海上航行185天,完成了包括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测控任务在内的5次海上测控任务。王晓明说,航天测控通信是航天器升空后与地面的唯一联系,就像放风筝的线,是航天器的“生命线”。
王晓明:我们测量船具有良好的海上机动性,因此发射任务前,我们就会提前出航,日夜兼程去到任务海域,完成与天地系统的接力任务。就好像风筝在天上飞,要有一根线始终给它牵引着。远望号船的作用就是在陆地站够不到的地方,协同拉好“风筝线”,确保航天器可以安全无恙地在空间飞行。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我国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问天实验舱发射升空。
远在大洋的远望5号船接过陆上测控接力棒后及时捕获目标并稳定跟踪。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约13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顺利在轨完成交会对接。
王晓明:执行问天实验舱任务的时候,我们在任务前与陆地的岗位人员充分沟通,多次组织联试联调、搭接试验,确保任务过程中陆海接力顺利流畅。在任务过程中,我们测量船的测控系统肩负着护送问天舱发射入轨和空间站交会对接的关键圈次。
海上测控难度之高超乎想象
“就像捏着绣花针刺蚊子”
海上测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目标移动、潮水涌动、船舶晃动,要在茫茫大洋里操作三口大锅一样的雷达天线精准捕获目标,难度之高超乎想象。
王晓明称,面对恶劣海况,比如大船的摇晃会给天线捕获目标的过程带来挑战,对参试人员的身心也是一种考验。“在颠簸摇晃的大洋上,用高频段的雷达捕获卫星,就类似于捏着绣花针在高速行驶的汽车里要刺中蚊子。”
不仅如此,执行空间站任务时,远望5号船还面临着更大难题:跟踪弧段内雷达天线处于低仰角跟踪状态时间较长。
王晓明:空间站任务跟以往任务都不一样,需要跟踪的仰角比较低。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天线如果朝着船头或者船尾的方向,就容易遮挡,因为船头有驾驶室,有前桅杆,尾部还有后桅杆。这样测控的精度就会降低,或者测控的整个数据就会丢失。
面对这一棘手的情况,先后执行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5号船是如何保证航天器“实时在线”的?
王晓明介绍,为了最大效能发挥天线优势,两次任务都“不走寻常路”。用得比较多的是匀速直线航行,这样比较容易掌控船舶的姿态稳性。为了满足特殊的任务工况,需要船舶一边进行精确转向,一边进行精确测控,也就是变航向测控。这时候操舵手跟测控操作手要密切配合,“风筝线”掌握在测控手的手中,而操舵手要慢慢对着目标进行旋转,才能确保任务成功。
万里海天一线牵。在执行任务期间,远望号不仅要跟踪测量卫星,还要接收祖国传来的指令并回传大量测控数据。通信一旦中断,后果不堪设想。王晓明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远望号船配备了多种先进的通信技术手段。
王晓明:现在远望号通信系统还配备了最新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终端作为辅助手段,具备了全球文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
如果将北斗三号终端比作微信终端的ID,这个地址的一串数字就是微信号。打开“微信”,输入“微信号”,就能够弹出一个聊天窗口,输入内容点击发送,就完成了一次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功能。这跟以前相比确实有很大的进步,用起来也很方便。
追星揽箭,步履不停
远望号船队的航迹遍布几大洋
组建40多年来,远望号船队的航迹遍布几大洋,累计航行360多万海里,可绕地球160多圈。追逐着“星”与“箭”,远望人鼓帆远航。
新年伊始,远望号船队创下了在外跨年船舶数量新的历史,默默地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王晓明称,测量船是航天全局中的一棒,必须要全力跑好这一棒。“过完春节,很快又要再次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远航,希望祖国的航天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远望5号解缆起航的汽笛即将鸣响,远望人追星揽箭步履不停。